侧畔颓垣且莫支,也须别相草堂基。
要知风月无边处,不著亭台更自奇。
【注释】
采芹亭:在四川成都,杜甫曾住此。侧畔颓垣且莫支:侧畔(旁边):指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在此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后遭战乱,草堂被焚,只留有一座荒废破败的小庙。今已无存。
也须别相(xiang zheng)草堂基:草堂基:杜甫的旧居。也须:也要。
要知:只要。风月无边处:指自然界风光景色。边(biàn),边际。亭台:指建筑在高台上的楼阁亭榭之类。
不著(zhuó zhe )亭台更自奇:着:附着,依附;更:还;自奇:自然出众,与众不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草堂被毁后荒凉的景象,颔联以景寓情,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末联抒发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朴实。
首句开门见山,直陈其事,点明题旨。作者借古讽今,意在说明:诗人所怀念的友人,其故居已毁败不堪,但即使如此,诗人仍希望友人另寻新址,不必再依傍草堂旧址了。这是从诗人与友人关系上说的,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友情之深厚。
第二句紧承首联而来,写友人故居荒废后的情况。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朋友的故居,已是残垣断壁,再也支撑不住,因此需要另找地方重建家园了。
第三、四两句写友人的新居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更好,即应如何选择新址。这里用了一个典故:传说晋朝尚书郎谢鲲(字幼豫)在洛阳闲居无事时,常常带着琴到王敦家去弹琴。一天,他来到王敦家中,王敦问他来做什么,他就随口唱起:“阿堵(这个)物何足道?”意思是这个钱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后来人们就用“阿堵”来代指钱财。现在王敦已经死了,谢鲲就只好把“阿堵”改作“竹”字了。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友人的新居应该建在竹篱笆围成的院子里,这样才更加清幽宁静。
最后两句是对友人新居的进一步描绘。意思是说:只要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那么不管在哪里都是好的,用不着再费心去寻找新的住处了。这实际上是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诗人通过对友人故居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关心和祝愿之情。语言平实质朴,却感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