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蜀锦三千尺,倒影长虹浸寒碧。
相逢不是紫髯郎,鹦鹉洲边眼生棘。
江头箫鼓杂灵鸦,人道阴兵曾护国。
安知楼下雪千堆,不是吞曹气冲激。
《富池庙》是宋代诗人毛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读者。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船头蜀锦三千尺:描述了船头悬挂着的锦缎,其长度达到三千尺,极为壮观。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也可能隐喻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影响。
倒影长虹浸寒碧:锦缎的倒影在水中形成一条长虹,色彩斑斓,与周围的寒碧水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坚韧和不屈。
相逢不是紫髯郎:这里的“紫髯郎”可能指的是某个有紫色胡须的男子,而诗人与之相逢,但却并非那位男子。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鹦鹉洲边眼生棘:鹦鹉洲可能是一个具有历史或文化价值的地方,但在这里却出现了张开眼睛的荆棘,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残酷。
江头箫鼓杂灵鸦:描述江头的箫鼓声与灵鸦的嘈杂混杂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混乱的氛围。这种描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忧虑。
人道阴兵曾护国:这里的“阴兵”可能指的是神秘的军队或力量,它们曾经保护过国家。然而,诗人对此感到担忧,认为这样的力量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安知楼下雪千堆:诗人在楼上看到楼下堆积如山的积雪,但他并不清楚这背后的原因。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知和对未知的恐惧。
不是吞曹气冲激:这里的“曹”字可能是指曹操,诗人用“吞曹气冲激”来形容某种强大的气势或势力,但具体是什么尚不明确。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强大压力的警惕和对权力斗争的深刻理解。
《富池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个人遭遇以及对历史的感慨。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意蕴深远,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