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
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诗句原文:

马剑何妨壮,琴书半不轻。

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

老大空行李,疏慵岂利名。

夏侯知苦学,殊未劝归耕。

注释解析:

  • 马剑何妨壮:这里指的是拥有健壮的马匹和锋利的剑,表明在追求武道或军事方面的决心和勇气。
  • 琴书半不轻:虽然有琴书相伴,但并非十分重视,可能表示对文化知识或学术的追求不是主要目标。
  • 心通平野阔:心胸开阔如平原般辽阔,暗示着心境的宽广和远大的理想。
  • 眼接众山明:眼睛能够洞察到远处群山的轮廓和细节,象征着远见和洞察力。
  • 老大空行李:形容年纪增长后依然空手而行,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辛酸。
  • 疏慵岂利名:表示对名利的漠视和疏离,强调追求个人兴趣和满足内心需求的重要性。
  • 夏侯知苦学:夏侯可能是某位知晓学问之苦的学者,他鼓励人们学习是为了内在的修养而非外在的成就。
  • 殊未劝归耕:特别没有建议人们返回田野进行耕作,可能是因为他认为在当前环境下,从事农耕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或者缺乏动力。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中年游子的心境与生活状态。通过“马剑何妨壮”展现了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琴书半不轻”透露出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知识的尊崇。然而,“心通平野阔,眼接众山明”则展示了他对广阔天地的感悟和深邃的目光,显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老大空行李”,反映出岁月流转带来的无奈与孤独,但也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一种豁达接受。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中年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位中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既表现了他的坚韧与执着,也揭示了他的淡泊与超脱。这种情感与思想的深度挖掘,让读者不仅能领略到诗词的美,还能深入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滋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