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堂后圃傍东隅,旧日文公画九区。
石上草庐刊易象,至今瞻仰后天图。

【注释】

重新九区亭:重九,指重阳节。

重阳节是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远足。射堂后圃傍东隅,旧日文公画九区:射堂,即射阳城楼,在今江苏省兴化县西北。文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孔子的字。九区,即《易经》中的八卦。

石上草庐刊易象,至今瞻仰后天图:石上草庐,指汉代董仲舒在射阳城东南石上建草庐讲学的事。易象,指《易经》八卦图。后天图,即《周易》六十四卦图。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重阳节登高之胜。

第一句“射堂后圃旁东隅”,说明诗人站在射堂城楼之后圃的南边向东望去,只见一片开阔的平野,远处有座高大的射堂城楼耸立在那里。这是重阳节登高远足的必去之地,也是观赏秋景、感受大自然的绝佳位置。

第二句“旧日文公画九区”,说当年孔子在射堂城楼上画了九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八卦方位。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孔子并没有在射堂城楼上作过任何绘画工作。不过,这两句话确实描绘出了当时射堂城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两句“石上草庐刊易象,至今瞻仰后天图”,则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石上草庐,指的是董仲舒在射阳城东南石上的草庐讲学之事。他在这里讲学讲道,传授《易经》,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易象”和“后天图”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代表着儒家文化中关于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智慧结晶。

整首诗通过对射堂城楼、旧日文公画九区、石上草庐和易象后天图的描述,展现了重阳节登高远足的独特魅力以及古代文人雅士们对于自然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精神,表达了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