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生明后,江天未腊时。
风翻禹门浪,花糁月宫枝。
照夜皎珠树,秀庭祥玉芝。
定知年大有,何止麦相宜。
王十朋的《闰月三白三首》,是一组以“闰月”和“三白”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与丰富的象征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丰收年景的期待。
第一首诗中,“闰月生明后,江天未腊时”描绘了闰月带来的光芒,以及江天还未进入冬季前的宁静。这里的“闰月”,可能是指农历中的月份,而“生明后”则暗示了月亮在冬日里显得特别明亮。这种自然景象不仅美丽,还蕴含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体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第二首诗,“风翻禹门浪,花糁月宫枝”则具体描述了风浪翻涌的禹门和月宫中的花朵。这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还巧妙地使用了神话传说中的“禹门”和“月宫”,增加了诗作的文化深度。同时,“照夜皎珠树,秀庭祥玉芝”两句进一步将自然美景与祥瑞之物相联系,象征着美好与繁荣的降临。
第三首诗,“迎腊雪三白,未春花万株”则转向了迎接新年的景象。这里提到的“腊雪”和“未春花万株”分别代表了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生机。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第四首诗,“占尽一阳月,分为六出时”则是整组诗歌的主题句。诗人用“一阳月”来比喻闰月带来的阳光,而“分为六出时”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变化。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寓意着新的一年将会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
《闰月三白三首》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更是对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