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方袍十一年,缁林头角稍轩轩。
参禅早悟前三旨,学道思归不二门。
花落絮飞浮世尽,风清月白片心存。
异时我作高僧传,为记严公有此孙。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为僧德芬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教修行精神的赞赏和推崇。

首句“身著方袍十一年”,描述了僧德芬身穿僧袍,已经修行了十一年。方袍是僧人的象征,代表了他作为僧侣的身份和修行的成果。

第二句“缁林头角稍轩轩”,描绘了僧德芬在缁林中显露出的才华和智慧,犹如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这里的“缁林”指的是佛门中的寺院,“头角”则是比喻人的才能和智慧。

第三句“参禅早悟前三旨”,表明僧德芬在年轻时就领悟了禅宗前三大要旨,即“即心即佛”、“见性成佛”、“顿悟成佛”。这是对僧德芬修行成果的认可和赞扬。

第四句“学道思归不二门”,则表达了僧德芬对于佛法修行的执着追求,他一心向善,不偏离正道。这里的“不二门”是指佛法修行的最高境界,即达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状态,达到了涅槃的境界。

第五句“花落絮飞浮世尽”,描绘了世间万象的无常和变化,如同花落和飞絮一般,暗示了世事的虚幻和短暂。

第六句“风清月白片心存”,则是对僧德芬内心的清净和坚定的形容,如同清风明月般清澈透明,心中只有佛法和修行的目标。

最后一句“异时我作高僧传,为记严公有此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祝愿,希望僧德芬能够成为一代高僧,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教诲和传承。这里“严公”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家族或者朋友,“此孙”则是僧德芬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僧德芬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佛法修行的执着和虔诚。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僧德芬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佛教修行精神的理解和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