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杂霸王非美事,治先刑法少仁恩。
盖杨韩赵犹诛死,谁谓当时狱不冤。
”`
道杂霸王非美事,治先刑法少仁恩。
盖杨韩赵犹诛死,谁谓当时狱不冤。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 “道杂霸王非美事”:这里的“道”可能指的是治国之道。王十朋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忧虑,即如果治国之术过于霸道和强势,那么这样的统治并不是美好的事。这反映了他对理想政治形态的向往,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
- “治先刑法少仁恩”:王十朋在这句诗中强调,治理一个国家应该优先考虑刑法,但同时要减少对百姓的苛求和不公。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于法律与人性的深刻理解,认为法律应当服务于民心而非成为压制的工具。
- “盖杨韩赵犹诛死”:王十朋在此使用了历史典故来强化自己的观点。他提及三国时期的杨、韩、赵三位君主因过于严苛而被杀,以此说明过度使用刑法不仅无益于国家治理,反而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流血牺牲。
- “谁谓当时狱不冤”:最后一句则是反问,表达了对过去司法不公的质疑。他认为那个时代的司法并不公正,许多被误判的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审判。这一部分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正义的坚持。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君王治国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比古代和现代的司法状况,王十朋展示了他的政治理念和人文关怀。他主张法治应结合仁慈,反对过度使用刑罚,强调法律应当服务于民,而不是成为压迫的工具。此外,他也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司法不公,呼吁社会对过去的误解进行纠正,体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正义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是对政治治理的批评,也是对社会正义的呼唤,显示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