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交情久远期,十年方和和韩诗。
他时更践诗中语,偕隐溪山不可迟。

【注释】1.戊辰岁:唐德宗贞元十四年。2.张彻:诗人朋友。3.曹梦良:作者的朋友。4.寄:赠送。5.十年梦良方和以寄:指十年前与曹梦良曾赠诗,现在曹梦良已和张彻的诗相答寄来。6.践:践言,履行诺言。7.偕隐溪山:一同隐居在山中。8.不可迟:不能迟缓。

【赏析】

这首诗写于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当时诗人与友人张彻同游,两人有很深的交情。诗人对张彻的友情很珍惜,想与他永远相交下去。十年之后诗人与张彻的交往才刚刚开始,但张彻已经和曹梦良的一首赠诗相答而寄来了。诗人对此十分高兴,便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这种情感。

“欲识交情久远期”,这是全诗的第一句,意思是想要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长久啊!“久”字用得很有分量,它既表示了时间的长久,也表明了情谊之深厚。

“十年方和和韩诗”,这是第二句,意为我们之间相隔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终于能够相互赠诗并互相应和。这一句中包含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韩诗”是指诗人与张彻的诗歌创作。“和韩诗”在这里并不是简单地指与张彻的诗歌创作,而是要表达出他们之间的友情是那么地深长,所以才会有这么长时间的等待。

“他时更践诗中语”,第三句的意思是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履行我的诺言,再次来到你的身边,与你一起共度美好的时光。“践”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履行自己的诺言;二是与张彻相聚。

“偕隐溪山不可迟”,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一同隐居在山里,不必再等待。这里用“偕隐”这个词,表达了诗人对与张彻一起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说明了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表达了诗人对张彻深深的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