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纸上诵糟粕,释子舌端谈葛藤。
道在湛然方寸地,不知深造有谁能。
【注释】
双峰:指江西庐山的双清、双秀两峰,这里以之象征学问高深。资深堂:指老学者的居室。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律,首联和颔联写读书人对知识的探求和对知识的理解。“书生”,指读书人;“纸上”,指读书人所学到的知识在书本上;“诵糟粕”,指读书人所读到的知识都是糟粕。“释子”即佛家弟子,“舌端”,即口头,指释子所讲都是佛经中那些荒诞无稽的东西。“道在湛然方寸地”一句,说学问就在人的心中那一片澄澈明净的地方。“湛然”,指心境澄澈明净,“方寸”,指心口之间,古人认为这里是心性所在之地,也指人的心胸。“不知深造有谁能”一句,说真正懂得了学问的人究竟还有谁呢?这是作者对当时学术界一种虚无主义的批判。末了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诗人思想的闪光点。“道在湛然方寸地”,这一句既是前句的总结,又是后句的铺垫。“湛然”,指心境澄澈明净,“方寸”,指人的心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学问就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但只有真正领悟到这一点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真谛。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诗人对当时的学术界的一种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