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有忠怀徒耿耿,恨无长策救元元。
张仪舌在知何用,莫莫休休且勿言。

《曹梦良自许峰来访留山间数日赋诗数十章复出四绝见赠次韵》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作者在友人来访期间赋诗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担忧。下面将逐句解读这组诗歌:首先,“谩有忠怀徒耿耿”,表达了作者虽然心怀忠贞,但却感到无奈和无助的心情。这里的“耿耿”指的是明亮而持久的意思,表示作者的忠诚之心始终如一,但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其次,“恨无长策救元元”,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他认为尽管自己有满腔热血和忠诚,但缺乏有效的策略来帮助解决国家的危机。最后,“张仪舌在知何用,莫莫休休且勿言”,这句话引用了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故事。张仪因善于言辞而被重用,但在被怀疑盗璧后,他对自己的妻子说:“视吾舌尚在不? 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这里,张仪通过幽默的方式表示,即使没有舌头也能游说天下,因此无需多言。整首诗以张仪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句原文:

径荒犹有渊明菊,囊涩宁求季子金

译文解释: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宁静的简单生活态度。”径荒犹有渊明菊”意味着即使在荒凉的小径上,仍然可以欣赏到陶渊明笔下的那种高洁的菊花。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和超脱世俗的诗风闻名。这里的”菊”象征着清高和坚韧,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理想。

“囊涩宁求季子金”则可能表达了一种物质欲望的淡泊。季子是春秋时期的贤人,以廉洁著称,他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流传至今。这里的”金”象征着财富和地位,而”囊涩”则可能指的是贫困或简朴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这种对比,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诗句赏析:

王十朋的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诗中的”菊”和”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象征,分别代表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物质的丰饶。王十朋通过这两种象征的结合,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尊严。

背景介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王十朋在山间隐居期间与好友相遇,共同度过了一段宁静的时光。他们一同游览山野,饮酒赋诗,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这种宁静的生活使得王十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然的美以及生活中简单而真实的幸福。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当下的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