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治狱多阴德,温靖居朝止肉刑。
鄱水同僚温靖后,于公堂记有芬馨。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读于公堂记寄孙

  • 这首诗可能是某人读后感于孙辈的来信而作,因此以“读”字开头。

于公治狱多阴德,温靖居朝止肉刑。

  • 描述了历史上的于公(即于义)治理案件时所积累的美德。他的公正无私得到了后世的赞誉,使得刑罚制度得以改进。

鄱水同僚温靖后,于公堂记有芬馨。

  • 描述了于公在鄱阳县任职期间,受到当地官吏们的喜爱和尊敬。这里的“同僚”指的是当地的官员们。
  • “于公堂记有芬馨”意味着于公的名声和事迹在鄱阳一带流传广泛,如同芳香一样令人愉悦。

关键词注释:

  1. 于公:指于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司法官。
  2. 治狱:处理案件。
  3. 阴德:隐秘的德行。
  4. 温靖:这里指的是于公治理案件时的温和与公正。
  5. 肉刑:古代的一种刑罚,用肉来惩罚犯罪者。
  6. 鄱水:指的是江西鄱阳湖地区。
  7. 同僚:同等级的官员,这里特指鄱阳的官员们。
  8. 芬馨:香气,比喻声誉或美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于公的司法事迹,赞美了他的正直和仁慈。诗中通过对比于公与温靖的不同品质,突出了于公的高尚道德。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于公在地方上的积极影响的认可,以及对其遗留下的良好声誉的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传递了对于公正和仁政的赞扬,同时也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