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图入眼浑如梦,回首江山又梦间。
万里白云遮望眼,□□□□□□□。

【赏析】

《别夔州三绝句》,是杜甫在离开夔州时,于舟中作的一组诗。这三首绝句分别写眼前景和心前景,前四句为眼前景,后两句为心前景。第一首写眼前景,描绘了诗人离开夔州的壮阔场景;第二首写心前景,抒写了诗人离蜀赴荆、楚途中,思念故国的深情。全诗情韵悠长,意境雄浑,气势磅礴,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博大胸怀。

【注释】

(1)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一带。

(2)阵图:指军中布阵的形势。入眼:映入眼帘,即眼前所见的景象。浑如梦:形容景象模糊,恍恍惚惚,如同梦境一般。

(3)江山:山与江水。又梦间:又梦见故乡。这里以景作结,意谓诗人在梦中还念念不忘家乡。

(4)万:形容数量多而庞大;里:古代长度单位,一里约合五公里。

(5)遮望眼:遮住瞭望者的目光,比喻阻碍视线。

【译文】

军阵的布势进入我的眼帘,我眼前呈现的是一片迷蒙的景象,回首望去又是那片熟悉的山水,它们又在我梦境之中出现。

万里之遥的白云遮挡了我的视野,使我无法看见远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联“阵图入眼”是眼前景物,“江山又梦间”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诗人站在高高的船头,远眺夔州城郊的景色,只见战阵布列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巨大的帐篷。这些帐篷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一幅幅壮观的图画。可是,眼前的这一切却使诗人感到有些迷惘,他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山河犹自枕席上”,诗人用典,暗寓自己对朝廷的眷恋之情。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离开夔州时的复杂心情,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夔州。“回首江山又梦间”,诗人由眼前之景生发出无限联想。他不禁回想起自己在成都草堂的生活,想起了那里的山川风物。“又”字表明了这种联想不止一次地出现。但当诗人把目光从眼前之景移向遥远的天际时,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万里白云遮望眼”,这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和连绵不断的山峦,不由得想起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中李白也写到“烟波江上使人愁”。然而,当江水奔腾不息,将诗人的视线引向远方时,他的心中却又萌发了一股豪情。“万里”二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行程之远,更写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遮望眼”,就是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使他不能看到远处的一切,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景象。这里的“望”是指远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景色。“□□□□”(此处省略),可能是一个字或一个字的一部分。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和借代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写得非常含蓄而深沉。它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离别故土时的复杂情感。同时,它也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