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不忘君句有神,当时无地可容身。
草堂遗像英灵在,又见匙翻雪稻新。

【注释】

至东屯谒少陵祠:至,到;东屯,即奉祀杜甫之处,在今河南巩县西南;少陵,唐人称杜甫为少陵野老。

忠不忘君句有神:忠不忘君,指忠于国;句有神,谓其忠言如神语。

当时无地可容身:意谓时势不许可他立足。

草堂遗像英灵在,又见匙翻雪稻新:草堂,即杜甫所居成都西郊杜甫草堂;遗像,指杜甫的遗像;匙翻雪稻新,喻指丰收景象。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流寓四川期间。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忠不忘君句有神,当时无地可容身”,是全诗感情的升华。杜甫忠君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诗句如同神谕一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感到无处容身。

颔联“草堂遗像英灵在,又见匙翻雪稻新”,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杜甫的遗像依然存在,而国家的形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处都传来了喜讯。诗人看到丰收的田野,心情格外舒畅,但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悲凉和失落。

尾联“草堂遗像英灵在,又见匙翻雪稻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之情。虽然国家已经恢复了繁荣,但杜甫的遗像仍然存在,这让他倍感痛心。同时,他也看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这让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绘杜甫的遗像、丰收的景象以及农民们的辛勤劳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