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浸秋潦坏垂成,忍听闾阎愁叹声。
抚字催科劳更拙,欲逃吏责负斯铭。
【注释】
重刊戒石铭:指宋太宗赵炅为官清廉,勤于政事的《戒石铭》。
淫浸:淹没。
坏垂成:败坏已立下的功业。
忍听闾阎愁叹声:不忍听到百姓忧愁的叹息声。
抚字催科:安抚百姓,催交赋税。
更拙:更加笨拙或不中用。
吏责:官吏的责任。
负斯铭:辜负了这块碑文。
【译文】
秋天的雨水淹没了庄稼地,败坏了已经立下的功业,
不忍心听到百姓忧愁的叹息声,
安抚百姓催交赋税,更加笨拙或不中用了,
想要逃避官吏的责任,却愧对了这块碑文。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借宋太宗赵炅的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淫浸秋潦坏垂成”,写宋太宗即位前,曾到乡里劝农,看到秋水淹没田亩,便对农民说:“你们不要担心,等明年再种吧。”第二年,他果然又来到田间,看到一片烂泥和枯死的小草,便问农民:“今年的收成如何?”农民回答:“去年的收成被今年的洪水冲毁了。”太宗听后,十分内疚,便写下了著名的“戒石”一诗,劝诫官员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如今,他虽贵为天子,但仍不忘当年劝农时的诺言,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然而,他却因贪赃枉法而遭贬,这又是何其可惜!
颔联承上启下,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诗人看到百姓在税赋面前忧心忡忡,便想到自己当初在任时,也曾想方设法让百姓减轻负担,以期国家长治久安。如今,虽然身居高位,却无法再做这样的事情了。这种无奈的心情,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颈联“忍听闾阎愁叹声,抚字催科劳更拙,欲逃吏责负斯铭。”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忍心听到百姓的叹息声,是因为他知道百姓的痛苦;但他又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因为催缴赋税时,他总是敷衍塞责,甚至有时还会故意拖延时间。他想逃避这些责任,但又觉得对不起那块刻有“戒石”二字的碑文。这种矛盾心理,正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尾联“欲逃吏责负斯铭,愧矣!”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自己的不满和自责之情。他知道自己辜负了这块碑文,也辜负了百姓的信任,因此感到无比惭愧。这种愧疚之情,不仅源于他的个人行为,更源于他对百姓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宋太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自省。诗人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他高洁的人品,又展示了他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