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渡争飞画舫,赐衣纷集丹墀。
举笔不忘规谏,玉堂谁进欧诗。
【注释】
- 提舶:古代官名。指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
- 六言诗:一种格律诗,每句六个字。
- 次韵:即应韵。
- 兢渡:形容小心谨慎地渡过水,比喻谨慎小心。
- 争飞画舫:争相在画船上飞驰。
- 赐衣:皇帝赐予的衣服,泛指赏赐。
- 纷集丹墀:纷纷聚集在台阶前。
- 玉堂:指翰林院,是皇帝召见大臣、选拔人才的地方。
- 谁进欧诗:谁能够进入玉堂(翰林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欧公的玉堂进士的祝贺之词。欧公是唐代诗人欧阳修的后裔,他考中了进士,被提拔到玉堂任官。作者通过这首六言诗,表达了自己对欧公的祝贺之情。
第一句“兢渡争飞画舫”,描述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船只在水上争先恐后地飞奔。这里的“兢渡”指的是船只小心翼翼、谨慎小心地渡过水面,而“争飞”则描绘了船只在水中竞相追逐的景象。这一句既展现了当时海上交通繁忙的盛况,又为后面的诗意铺垫了一个基础。
第二句“赐衣纷集丹墀”,则是对欧公受宠的描写。这里的“赐衣”指的是皇帝赐予的衣服,而“纷集丹墀”则描述了衣服纷纷扬扬地聚集在台阶前的情景。这一句既体现了皇帝对欧公的重视和宠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欧公的敬意和祝福。
第三句“举笔不忘规谏”,则表达了欧公的品质和志向。这里的“举笔”指的是欧公用笔写文章,而“规谏”则是指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批评。这一句既是对欧公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他未来事业的一种期许。
最后一句“玉堂谁进欧诗”,则是对欧公才华的认可。这里的“玉堂”指的是翰林院,是皇帝召见大臣、选拔人才的地方。而“谁进欧诗”则是在问谁能有欧公这样的才华进入玉堂。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欧公才华的钦佩,也暗示了作者自己渴望得到这样的机遇。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热闹而有序的场景,并通过欧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欧公的祝贺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诗词歌赋的元素,使得整首诗既有形式上的严谨,又有内容上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