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贞观承平后,群盗纵横似撒沙。
可惜君王自神武,不知卢杞是奸邪。
瓜分叛将根仍蔓,鼎付哥奴祸已芽。
不有汾阳功第一,孰能谈笑定中华。
夜读唐鉴有作
王庭圭七律咏历史兴衰
- 诗歌原文
开元贞观承平后,群盗纵横似撒沙。
可惜君王自神武,不知卢杞是奸邪。
瓜分叛将根仍蔓,鼎付哥奴祸已芽。
不有汾阳功第一,孰能谈笑定中华。
- 译文与注释
- 原文:开元、贞观时期天下太平,群盗四起如同撒在沙子上的沙粒。可惜当时的君王自恃武功盖世,却未曾察觉身边的卢杞是奸邪之人。那些叛乱将领的根基如同蔓延的藤蔓,一旦被篡夺,祸患便开始萌芽。如果没有像汾阳王郭子仪这样的功臣立下赫赫战功,又怎能谈笑间平定整个中华大地?
- 注释:
- 开元:指唐朝初期的年号,为唐朝的盛世时期。
- 贞观:指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年号,为唐朝的另一个盛世时期。
- 群盗:指当时社会不稳定,盗贼横行的局面。
- 卢杞:唐代宦官,因其奸诈狡猾而著称。
- 汾阳王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封为汾阳郡王。
- 郭子仪功第一: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功第一”。
- 谈笑定中华:形容郭子仪在平息战乱时的英明神武,能够轻松地平定国家危机。
-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夜读唐鉴有作》创作于宋朝,由诗人王庭圭所作。王庭圭是宋代茶陵丞,以有能政而闻名。在高宗绍兴年间曾因上疏请求斩除秦桧等人而被贬至新州,但王庭圭在诗中独以诗送行,表达了他对友人胡铨的敬仰之情。
- 诗歌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更替的深刻感悟。从开元至贞观再到群盗四起的时代,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变迁。
- 诗中提到的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卢杞、郭子仪等,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或是权臣宦官。通过他们的形象,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诗歌的语言表达富有层次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它启示人们在面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时,应如何坚守信念,勇往直前,以实现个人的抱负与国家的强盛。
通过王庭圭的《夜读唐鉴有作》,我们可以领略到他深邃的历史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