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只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第一句:茅草屋的竹树环绕着水边的田园。
译文:茅草屋旁,竹林与树木环绕着水边的田园。
注释:茅草屋,用茅草盖顶的简易房屋;竹树环绕,形容茅草屋旁边有许多竹子和树木;水边的田园,指有水的地方的田园风光。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茅草屋、竹林和水边的田园,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句:耕稼逍遥似子真。
译文:耕田种地自在悠闲,像陶渊明一样。
注释:耕稼,指从事农耕劳作;逍遥,形容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子真,即陶渊明,这里代指归隐田园的人。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赞美了陶渊明那种隐居田园、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陶渊明一样,远离官场的纷争,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三句: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译文:身为小官已厌倦官场生涯,只求先生您能在这简陋的三亩田园中安心度日,不图名利。
注释:小吏,指担任小官职的人;倦宦,厌倦官场;安贫,安于贫困。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田园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第四句: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译文:我打算辞去官职,放弃黄色绶带的权力,来这里陪伴您戴白色的帽子,身着绿色的衣领。
注释:县印,指古代官员的印章,代表官职;黄绶,黄色的绶带,古代官员的官服上系有黄绶,以示身份;山冠,古代男子的帽子样式;白纶,白色的衣服,古代官员的衣服颜色为蓝色或黑色。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想要辞去官职,追求田园生活的志向。他愿意放弃权力,与先生共度余生,过着清贫但充满乐趣的生活。
第五句:只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译文:恐怕在当今时代,朝廷会急于收纳人才,不允许有像我这样的闲散之人存在。
注释:明时,指当代的时代;收士,指收纳人才;闲人,指没有工作、无所事事的人。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担忧。他担心自己的归隐生活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无法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同时,他也担心家族中会出现像他这样闲散的人,影响家族的名誉和地位。
整首诗以田园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与先生的交往,展现了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茆堂”、“竹树”、“耕稼”等词语,形象地勾勒出了田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以归隐田园的方式,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