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故人天际舟,小亭残日更回头。
缫成白雪三千丈,细草孤云一片愁。

示俞秀老二首

诗人王安石笔下自然风光与哲理思考

  1. 诗句原文
    不见故人天际舟,
    小亭残日更回头。
    缲成白雪三千丈,
    细草孤云一片愁。
  2. 诗句翻译
    我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他们就像在天空中航行的小船,
    在小亭子前看着残阳西下,心中不禁回首往昔。
    我缫出的丝线如同被白雪覆盖的山峰,长达三千丈,
    而那些细软的草和孤单的云彩却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
  3. 诗意解析
    诗的开头“不见故人天际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旧友的深切思念,他们仿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航行,象征着距离与时间的遥远。接着,“小亭残日更回头”描绘了诗人站在小亭中,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象,这种景象触动了诗人的回忆之情,使他不禁回头望向过去。
    “缲成白雪三千丈”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诗人所缫之丝如雪般洁白,其长度达到三千丈,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描写,也隐喻诗人内心的宽广和深远。而“细草孤云一片愁”则通过描述细草与孤云,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或离别的感伤。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歌。
  4.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他的笔触不仅捕捉了自然景色的美,还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日常、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
  5. 创作背景
    《示俞秀老二首》是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据《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因变法失败,于熙宁二年(1069年)被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他忧愤成疾,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和挑战,他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生活态度。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