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注释】
- 北山:指北邙山。
- 南涧:指洛阳城南的伊水。
- 浑:全。
- 江滨:长江边。
【赏析】
《暮春》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古诗,作于唐开元十九年(731)春天,当时王维在洛阳任给事中,本篇即写于洛阳。此诗以“暮春”为题,意谓暮春时节,作者在洛阳所见到的景物。诗中描绘了北山上和南涧旁两个不同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暮春时节的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句写景。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说暮春时节北山上吹着风雨,送走了残春。其实不然,因为北山之雨与南涧之春并不相干。这一句诗看似信笔写来,却暗含着深意。因为“暮春”二字表明此时正值春尽之时,所以“北山吹雨”并非是春风吹雨,而是冬去春来的天气变化。
颔联写南涧春色。“朝来”二字点出了时间是在早晨。“绿映人”三字既写出了绿树的颜色,又写出了绿树给人带来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写昨日杏花。“故应随水到江滨。”这句诗表面上似乎说的是昨天看见杏花随风飘落,但仔细一想,并非如此,实际上,是说昨日杏花开得正艳,红如火,因此才被风刮落。而今日则因春尽,百花凋零,杏花也无人欣赏,只能随着流水漂向江边去了。这样写,既写出了杏花的鲜艳美丽,又写出了暮春时节百花凋零、草木枯黄的特点。
尾联抒发感慨。“暮春”二字表明此时正值春尽之时,而“不见”,更增添了无限伤感。因此末句写道:“故应随水到江滨”。这是说,既然杏花已经凋谢,就让它随着河水漂向江边去吧!
这首诗通过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