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相秦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
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雠。
【注释】
范雎: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相(xiāng):宰相。
倾:颠覆、推翻。
魏齐头:指魏国的国君齐襄王(公元前319年—前296年在位)。
箦中死尸:指魏国大夫须贾(约公元前305年—前251年),字叔,郑国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范雎到秦国做官前曾受他迫害。后来,须贾出使齐国,范雎扮成卖庸者混入他的随从车中。须贾以为他是逃来的奴隶,就把他杀了。须贾的妻子与范雎同乡,听说此事,就把范雎的尸体放在苇席之中,埋在土中,说是要报仇雪恨。范雎的冤仇得报后,就改名换姓到了秦国。
【译文】
范雎帮助秦君推翻了魏国和赵国等九国,一句话就能决断掉魏国的丞相。
世间的祸端是不可以忽视的,那竹席中的死尸也能报杀他的仇。
【赏析】
范雎,名睢(suī),字子,卫国人,因家境贫寒而游历列国,但屡遭挫折,于是决定去秦国施展抱负。他先在魏齐手下做事,魏齐对他十分轻视,甚至想要陷害他。范雎为了躲避魏齐,只好离开魏国到秦国。在秦国,范雎受到秦王重用,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范雎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范雎的才华和智慧,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果断。同时,诗中也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生活中的祸端,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