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篁不动翠相重,日射流尘四散红。
地上行人愁暍死,那知高处有清风。
注释:松竹翠绿相依,不动不摇。阳光直射,尘埃飞扬,四处散乱。行人在地面上行走,担心被太阳晒得口渴而死。他们不知道高处有清风可以拂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兴国寺的壮丽景色和高远氛围。诗中的“松篁”指的是寺庙前的松树和竹林,它们郁郁葱葱,翠色欲流。诗人以“不动”形容它们的姿态,表现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阳光直射的景象,阳光如同利剑一般,将大地上的尘埃照得无处藏身,到处都是一片红光。这里的“红”字不仅形容了阳光的灼热,也暗示了夏日炎炎的炎热。然而,尽管环境如此恶劣,却依然有行人在地面上行走。这些行人可能是来寺庙游览的游客或是附近的居民,他们在烈日下行走,担心自己会被晒得口渴而死。这种对高温环境的担忧和恐惧,让人感到一丝凄凉。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这一切。他看到那些在高处的僧人,他们似乎并不为外界的环境所影响,依然能够享受到清风的拂面。这种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兴国寺的美丽景色和高远氛围,以及人们在炎热天气下的困境和僧人的超然态度,传达了一种宁静、淡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