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皆是自拘囚,年少因何有旅愁。
自是不归归便得,陆乘肩舆水乘舟。
【注释】
招元度: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晚期,对诗人的召见。因元度曾作《感遇诗》三十八首,故称。
自是:本来就。
不归:没有回家。
乘:乘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为唐玄宗所召入京而写的。当时,作者正滞留长安,与友人赋别,有感而作此诗。
首句“早知皆是自拘囚”,是说早就知道这些(即自己的仕途)都是自己为自己造成的羁旅之愁。这一句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次句“年少因何有旅愁”,是问年少时的我为何会有羁旅之愁?这一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含意深厚,既包含了自己对前途的忧虑、对功名的失望;又包含了对年青时期的幼稚和天真的怀念。
第三句“自是不归归便得”,意思是说自己本来就不想归家,既然不想归家,那么也就不会有羁旅之愁了。这一语双关,一方面表明了自己对名利看得很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对朝廷的眷恋之情。
末句“陆乘肩舆水乘舟”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想回家,就坐上马车、船,四处漂泊吧!这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现。他既不愿意做官也不羡慕隐逸生活,而是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在官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抒情,语言平易自然,却含蓄深婉,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