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再饭,饭已八九眠。
忽忽返照闲,顿羸不可迁。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
长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牵。
注释:
一日不再饭(一日):一天。
一日不再饭,饭已八九眠。一天不吃饭,已经睡了八九次觉了。形容非常饥饿。
忽忽返照闲(忽忽):忽然。
顿羸不可迁(顿羸):形容身体瘦弱。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筋肉都瘦得像细丝一样,肺部都烧得象烤锅一样热。比喻生活极其贫困。
长往理不惜(长往:长远。理:考虑。惜:吝惜。)
高堂思所牵(高堂:高大的堂屋。所牵:所牵挂。),高堂指父母,意指父母思念子女,而子女不能在父母身边,所以感到内疚和难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困苦中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愧疚。
首句“一日不再饭”表达了诗人对食物的极度渴望,一天不吃饭就已经饿得无法忍耐了。这反映出诗人生活的艰难,也体现了他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自责。
第二句“一日不再饭,饭已八九眠。”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一天不吃饭就已睡过八九次,可见其饥饿之极。
第三句“忽忽返照闲,顿羸不可迁。”描述了诗人突然感到身体虚弱,无法支撑自己行走的状态。这是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
接下来四句则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愧疚。“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诗人形容自己的筋肉消瘦如同细丝,肺部燃烧如同煮锅,这种极端的身体折磨让人难以忍受。同时,他也深感自己的行为给家人带来了痛苦和负担。
最后一句“长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牵。”表明了诗人对于家人的深深愧疚。他明白自己长期在外漂泊、受苦是为了让家人能够过得更好,但却因此忽略了他们的感受。这种矛盾让他倍感痛苦与自责。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困难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