瞢瞢俗所共,察察与世违。
违世有百善,一疵恶皆归。
就求无所得,犹以好名讥。
彼哉负且乘,能使正日微。
【注释】
- 寓言:这里指诗。6首,即“六首”。
- 瞢瞢(méng méng):昏昧的样子,指愚昧无知。
- 察察(chá chá):明白的样子,指聪明。
- 世违:与世俗背离。
- 百善:许多好事。
- 疵(cī)恶:缺点和错误。一:全。
- 求:追求。
- 犹:还是。
- 好名:沽名钓誉,追求虚名的意思。讥:指责。
- 负且乘:背着车坐上去。形容有才能的人被小才浅识所误,得不到重用。
- 能使:能够使……。
- 正日微:正直的太阳微弱。比喻正直的君子受到小人的蒙蔽。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借讽刺不辨贤愚、爱憎颠倒的统治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诗人在《寓言六首》中,借“六言”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哲理。这六言是:
第一首:愚昧无知的人总是盲目地跟从,而那些聪明人则往往与世俗相违背。
第二首:世上有很多好处,但一个人只要有一点不好,就会招致众人非议。
第三首:人们总想得到一些好处,但最终却一无所有;只是还自以为得到了很多好处。
第四首:那些沽名钓誉、追求虚名的人,他们被小人所蒙蔽,不能得到真正的赏识。
第五首:那些有能力的人才被埋没在小人之间,不能得到重用。
第六首:正直的君子受到小人的蒙蔽,就像太阳一样微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剖析,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