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压千山净,云披万里晴。
木冰争霁色,檐雨碎寒声。
静映吟窗冷,轻浮茗碗清。
最宜今夜月,来借短檠明。
雪晴三首
雪压千山净,云披万里晴。木冰争霁色,檐雨碎寒声。
静映吟窗冷,轻浮茗碗清。最宜今夜月,来借短檠明。
注释:
- 雪压千山净:大雪覆盖了上千座山,使得整个山体都变得洁净无尘。
- 云披万里晴:厚厚的云层被阳光穿透,形成了万里晴朗的天空。
- 木冰争霁色:树枝上挂着的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竞相绽放出明亮的光芒。
- 檐雨碎寒声:屋檐下滴滴答答落下的雨声伴随着寒冷的气息。
- 静映吟窗冷:静谧的环境中,窗户映照着外面的景色显得格外寒冷。
- 轻浮茗碗清:轻抚着茶杯,感受着茶水的清香与清冽。
- 最宜今夜月,来借短檠明:最适合在这样的夜晚,借助微弱的灯光来欣赏明月的美丽。
译文:
雪压过千座山峰后变得干净,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形成万里无云的晴天。树枝上的冰块在阳光下争相绽放出明亮的光芒,而屋檐下细碎的雨水声中带着寒冷。安静地映照在窗户上,感受到窗外景色的冷峻;轻轻触碰茶杯,品鉴着茶水带来的清新与凉意。在这最为适宜的夜晚,月亮高悬,正好借着微弱的灯火来照亮夜空。
赏析:
此诗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声音描绘了一个雪后的清晨,展示了大自然在冬日阳光下的神奇变化,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独特感受。诗人王之道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并用简洁的语言将其生动地表达出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不仅传达了视觉之美,还通过听觉和嗅觉等感官体验,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此外,诗中的意象如“木冰”、“檐雨”等富有象征意义,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整体而言,此诗是一首表现冬季美景和人们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