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见三千岁,人终八十春。
从夫安乐近,拜佛率陀新。
婉娈书彤管,凄凉叹棘薪。
中郎有贤子,遗泽擢平津。
【注释】
- 城见三千岁,人终八十春。——城,指洛阳。三千岁:指古都长安城的历史长久。人终八十春:指潘恭人年老时,已活了八十个春秋。
- 从夫安乐近,拜佛率陀新——从夫:随丈夫,即随丈夫生活。率陀新:梵语的音译,意为新、初。
- 婉娈书彤管,凄凉叹棘薪——婉娈:柔顺的样子。彤管:红色的笔杆。棘薪:枯柴。
- 中郎有贤子,遗泽擢平津——中郎:指东汉名臣张俭,他有一个儿子叫张纲。遗泽:遗留下来的好处。擢平津:提拔到平津(今天津)做官。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末,由诗人友人李元纮作序而编入《全唐诗》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写潘恭人的生活经历和不幸遭遇,揭露和抨击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和腐朽,歌颂了张俭的儿子张纲的正直和节操。
首联:“城见三千岁,人终八十春。”意思是说,在洛阳这座古都里,人们生活了三千年的光景,但终究只能活八十个春秋,这是很悲惨的。这两句话以洛阳为背景来描写人生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颔联:“从夫安乐近,拜佛率陀新。”意思是说,随着丈夫过着安乐的生活,拜佛也是新潮的事情。这两句话写出了潘恭人的丈夫和她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她顺应时代潮流、追求精神慰藉的心态。
颈联:“婉娈书彤管,凄凉叹棘薪。”意思是说,潘恭人柔顺地书写着红色笔杆的书信,却感叹着用枯柴做成的柴薪。这两句话描绘了她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悲凉。
尾联:“中郎有贤子,遗泽擢平津。”意思是说,像东汉名臣张俭那样的贤良子孙,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被提拔到平津这样的高位。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张纲的赞赏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潘恭人一生经历的回顾和对她遭遇的同情,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朽,歌颂了张俭的儿子张纲的正直和节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