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邀我上崔嵬,入寺山屏次第开。
无说欲知真说法,松声还送出山来。
【注释】
邀:招。崔嵬:高大。次第:一一道道、层层。无说:无须多言,意指无需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真说法:佛家用语,指佛法真谛。松声还送出山来:指松涛似有情义地送我出山。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大龙寺的诗。万松迎客而上至崔嵬高耸入云,入寺后,层层叠叠的松树如山屏般展开。诗人不须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诗的第二句是写进入寺院之后的景象。“入寺”二句是写进入寺院后看到的景色。“无说”,即不要多讲。“欲知”,想得到。“真说法”,指佛法真谛。“无说”、“欲知”、“真说”、“法”四个关键词连成一串,构成了本篇的中心思想。“万松”两句是第一段的结尾,为过渡到第二段作准备。
诗的第三四句写自己出寺后的感想,表现了诗人在领略了寺院美景之后,对于佛教教义的领悟与体味。“松声”两句是本诗的结尾。这两句的意思是:那阵阵松涛仿佛有意无意地送我出了山。
【评解】
首联以“邀”字领起,写诗人被万松之盛邀上崔嵬的高塔。“崔嵬”一词,既形容山势高峻,又含有诗人对登高览胜之乐的欣赏。
颔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游寺的感受。前一句“无说”二字,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对佛经的解释,而只是随缘随俗,随处参悟。“欲知”二字,点明诗人的游兴所在。他在这里要领略佛家的“真说法”。所谓“真说法”,就是佛家所说的“不立文字”的直接教诲和“不立语言”的直接传达。
颈联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写诗人的感慨。“无说”是谓不必多言。“欲知”则是指求得真正的佛教教义。“真说法”、“真说法”、“法”,三个关键词语连成一串,构成一个意思:诗人在这里是要通过万松之景来领悟佛教教义中“不立文字”的思想。
尾联写诗人离开寺院时的情景,也是全篇的收结。“无说”二字,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欲知”二字,则点明了诗人的游兴所在。诗人从万松之景中领悟了佛教教义中的“不立语言”的意思,因此他也就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松声”两句,意思是:那阵阵松涛仿佛有意无意地送我出了山。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万松仿佛有情有义地为诗人送别似的,表达了诗人的游兴未尽,依依不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