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齐王不一言,须知自古致君难。
纷纷齐虏夸迂阔,口舌从来易得官。
《三见齐王不一言》赏析
诗一首,三见齐王不一言,须知自古致君难。 纷纷齐虏夸迂阔,口舌从来易得官。
此诗出自清代诗人王安国之手,以其深邃的哲思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王安国,字定国,号日观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及佛学大师。他的作品往往融哲理与情感于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三见齐王不一言”,便透露出一种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感悟。历史上,孟子曾三见齐王而不言事,其背后深含的是对于君主治国能力的质疑和批评。王安国此处以孟子之言行反观自身,表明了作者对于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
次句“须知自古致君难”,则是对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艰辛和困难进行了概括。自古以来,统治者要想达到治理国家、安定民心的目标,实属不易。这既是对历史的概括,更是对当政者的警醒。
第三句“纷纷齐虏夸迂阔”,则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浮夸不实之风。在王安国的笔下,这种现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感到既痛心又愤慨。
最后一句“口舌从来易得官”,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与讽刺。他认为,许多官员之所以能够轻易获得官职,并非因为他们具备实际才能和能力,而是由于他们擅长言辞、善于阿谀奉承。这种风气不仅败坏了政治风气,也使得真正有能力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重用。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社会现象的深刻描绘,展现了王安国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人生感慨。他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珍视和对正直行为的推崇。
我们不仅能领略到王安国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更能深刻体会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正是这种关心民生疾苦、敢于直言进谏的精神,使他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