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高卧匪无情,鼎峙规模岂素心。
自是将军三顾晚,坐看世变转移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隆中高卧匪无情”:“隆中”通常指汉末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他在隆中隐居时并未忘记国家的安危。这里的“高卧”意味着诸葛亮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不参与世俗的政治活动。而“非无情”则表明尽管他选择了隐居,但他的内心并非完全冷漠或无动于衷,仍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2. “鼎峙规模岂素心”:鼎是古代的一种三足青铜器,这里比喻为稳定的国家局面。“鼎峙规模”指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句话意味着诸葛亮虽然选择了隐居,但他所设计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偶然,而是有着长远考虑的。他的策略和规划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关怀。

  3. “自是将军三顾晚”:诸葛亮被后人尊称为“卧龙”,这反映了他不仅智慧过人,而且深得人心。这里的“将军三顾”指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希望请他出山相助的故事。这个典故强调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影响力,以及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信任。

  4. “坐看世变转移深”: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的情感。诸葛亮看到世事的变化,并不直接介入政治斗争,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形势的发展。这种态度反映出他对权力的淡泊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译文:
在隆中隐居时,诸葛亮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他设计的三分天下的格局,绝非一时兴起。他之所以选择隐居,是因为他已经预见到了国家的未来。刘备三次访见,才使他出山辅佐。他看到世事的变化,并未轻易干预,而是保持一种深远的思考。

关键词注释:

  • 隆中:即隆中对,诸葛亮提出的理想治国方略。
  • 鼎峙: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 自是将军:意指诸葛亮自己认为是一个能够辅佐明君的良将。
  • 世变转移:指社会变革和政治变动。
  • 深:深刻,深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诸葛亮的隐居生活和他对于天下局势的深刻理解,展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超然态度。通过“隆中高卧匪无情”,“坐看世变转移深”,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超然,以及对政治变迁的洞察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于英雄事迹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