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
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
东皇面目似非真,我闻四时皆有春。
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
金谷笙歌未尝冷,莫张威势吓诗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然后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句的内涵、技巧及语言风格;最后根据分析的内容和情感要点作答即可。

“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这是对自然规律的赞美,也是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一种领悟。“和”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体现了事物内部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普遍联系。“当有节”,即应当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客观规律,不可强求,不可超越。“节贵得中”,即“节”应当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忌超越”,即不要过分追求或贪心。“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这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赞美。“造化”是指大自然,包括天地万物。“神机”是说大自然具有神奇莫测的机能。“理燮”是指治理或调协的意思。“天上不知谁理燮”是说天上的事情不知道是由谁治理或调协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赞叹之情。“东皇面目似非真,我闻四时皆有春。”这是诗人对于春天的赞美。“东皇”是指东方苍龙星宿的神,即东方苍龙之神。“面目”是说面貌,神态。“似非真”是说不像是真的。“我闻四时皆有春”,是说一年四季都有春天,四季各有特色,各有韵味。“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这是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感慨。“天地已交泰”,是说天地之间阴阳已经和谐了。“肃肃群阴岂可伸?”是说那些阴暗的事物怎么能伸展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痛恨之情。“金谷笙歌未尝冷,莫张威势吓诗人。”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金谷”是指晋代金谷园,在河南洛阳西郊。“笙歌”是古代宴会上吹奏乐器唱歌助兴的曲调。“未尝冷”是说从来没有停止过。“威势”是权势、威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的强烈谴责。

【答案】

和叔崇春寒韵(其一)

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首联:赞美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颔联:赞美大自然)

东皇面目似非真,我闻四时皆有春。(颈联:赞美四季的美景)

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尾联:感叹社会的黑暗) (末联:感叹社会的黑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以咏叹春天为旨归。诗人通过赞美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对于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与痛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