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
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馀载蒙嘉名。
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
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
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章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乌伤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乌伤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以及对暴政和黑暗社会的批判。
首句“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意思是皇帝怜悯百姓,暴虐的秦朝不能泯灭他们内心的仁慈。这里的“下民”指的是普通百姓,“惟皇”是指皇帝,“衷”是指内心,“降衷”是指怜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皇帝怜悯百姓的赞美,同时也对暴虐的秦朝进行了批判。
第二句“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意思是孝顺的颜氏一有所触动,就会把土衔在嘴里变成坟墓。这里的“颜氏”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家族,“毕逋”是一种鸟,这里指代颜氏的人,“衔土成丘茔”是指在颜氏的人的坟前,用衔来的泥土堆成的坟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颜氏人的孝顺行为的赞赏。
第三句“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意思是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只是自己甘愿承受痛苦。这里的“彼”是指颜氏的人,“自甘血觜含馀辛”是指颜氏的人们会主动去忍受痛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颜氏人们勇于面对痛苦的赞赏。
接下来的句子都是对颜氏人们的行为的进一步描述。如第四句“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意思是他们的志向一动,就会带动其他人的志向,就像凤凰的仪态和麒麟的出现一样公平。这里的“凤仪麟出”是指凤凰和麒麟的出现,“理亦均”是指出现的方式和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颜氏人们的行为的赞赏。
第五句“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馀载蒙嘉名。”意思是他们在方圆百里的地方划定了边界,经过上千年的治理,得到了美好的名声。这里的“环百里”是指周围的范围,“疆井”是指界限,“千有馀载”是指经过的时间很长,“蒙嘉名”是指得到了美好的名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颜氏人们的贡献的赞赏。
第六句“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意思是穿着锦绣衣服的使者拉紧缰绳,下了马恭敬地行礼,心情非常激动。这里的“绣衣使者”是指身穿锦绣衣服的官员,“迂六辔”是指拉住缰绳,“下马肃拜心凌兢”是指恭敬地行礼并感到十分激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颜氏人们得到尊重的赞赏。
第七句“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意思是他们在松树和柏树上写下了华丽的辞章,就会有山神呵斥山崖的阴影。这里的“大书瑰辞”是指华丽的辞章,“镇松柏”是指用来镇守松树和柏树,“山鬼呵崖阴”是指山神呵斥山崖的阴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颜氏人们的智慧和才华的赞赏。
第八句“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意思是通过严明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希望没有刑罚的发生,不如先让教育普及,使人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里的“明刑弼教”是指通过严明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期无刑”是指希望没有刑罚的发生,“何如先使教化明”是指不如先让教育普及,使人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法律和政治的看法和建议。
第九句“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意思是流传下来的墨宝都到这里来了,有人心的人都应该有所作为。这里的“流传墨本”是指流传下来的墨宝,“到此屋”是指来到这里,“有人心者俱作兴”是指有人心的人都应该有所作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赞赏。
最后一句“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章程。”意思是但愿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心态,就不会出现叛乱的事情。这里的“作乱干章程”是指叛乱的事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和稳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