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
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
生无人愧宁非乐,死有天知岂待名。
客食官居同是苟,何须称别异平生。
【注释】
答孙莘老见寄:这是诗人对孙莘老寄诗的回答。莘老,即孙莘老,字莘老,号东山,北宋人。高门:指显贵人家。势利纷纭,互相争夺;争权夺利。偶:偶尔。聊:姑且。敢于:敢于。兹世:此世。独:独自。生:活着的时候。宁:哪能。非:不是。乐:快乐。无:没有。天知:自然知道。岂:何。待名:等待名声。客食官居:做官的俸禄,做客人的生活。同是苟:都是苟且。何须:何必。别异平生:和平时不一样。
【赏析】
《答孙莘老见寄》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全诗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首联“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描绘了朝廷中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为了争宠而相互攀比的丑陋景象。他们表面上装得十分风光体面,但实际上却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颔联“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则表达了作者不愿参与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他认为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仍然能够安守本分,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颈联“生无人愧宁非乐,死有天知岂待名。”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能够问心无愧地过好每一天,而不是去追求虚名。即使自己死了,自然也会知道这一切。尾联“客食官居同是苟,何须称别异平生。”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他提醒自己不必因为身处官场而感到不安,也不必因为与其他人有所不同而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