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
摇风卷起窗铺月,滴雨惊回梦怆神。
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
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看到窗外芭蕉的变化而引发的感慨。

首句“落落虚怀好自珍”描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胸怀虽然看似空旷,但内心却充满了珍视和珍惜的情感。这里的“虚怀”指的是诗人内心的空明和开阔。

第二句“一番舒展一番新”则形象地描绘了芭蕉在春风中的变化。芭蕉在春天的温暖阳光下舒展开来,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里的“舒展”指的是芭蕉在春风中的伸展。

第三句“摇风卷起窗铺月”进一步描绘了芭蕉在风中摇曳的景象。风轻轻地吹动着芭蕉,使得月光洒满了窗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浪漫的氛围。这里的“摇风”指的是风的摇曳,而“窗铺月”则形象地描述了月光洒满窗户的情景。

第四句“滴雨惊回梦怆神”则描绘了芭蕉在雨水中的变化。雨水从芭蕉上滴落下来,突然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使他深感哀伤。这里的“滴雨”指的是雨水从芭蕉上滴落下来的情景,而“惊回梦怆神”则表达了诗人被雨水惊醒后的心情。

第五句“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芭蕉与荔枝、豆等水果相比拟,展现了它们各自的美态和韵味。这里的“荔子丹时”指的是荔枝成熟的时候,而“丁香结处”则指代了丁香树盛开的场景。这些比喻都展现了芭蕉在不同季节的美丽和魅力。

第六句“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则表达了诗人对芭蕉自然美的赞美之情。他并不羡慕那些色彩艳丽的植物,反而觉得芭蕉的自然之美更加珍贵。这里的“本无颜色”指的是芭蕉本身没有绚丽的色彩,但依然美丽;“争韶艳”则指其他植物争相炫耀自己的美丽。而“野老由来不怨春”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并不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怨恨或不满。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芭蕉在春天夜晚变化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人以芭蕉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