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簧巧啭最高枝,苑树青归万缕丝。
玉辇不来春又老,声声诉与落花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湖山十景·苏堤春晓》。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如簧巧啭最高枝
- 如簧:比喻声音悦耳,像乐器中的琴瑟一样美妙。
- 巧啭:婉转地唱出美妙的声音。
- 最高枝:指最高的树枝,喻指高高的、突出的地方或地位。
- 整句大意:如同美妙的笛声在最高的树枝上婉转地唱出,形容声音优美动人。
- 苑树青归万缕丝
- 苑树:指皇家园林中的树木,通常指的是柳树。
- 青归:指柳树的颜色由翠绿转为淡青。
- 万缕丝:形容柳条繁密,犹如无数的细丝。
- 整句大意:皇家园林里的柳树由翠绿色转为淡青色,柳枝繁密如同无数细丝。
- 玉辇不来春又老
- 玉辇:古代帝王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
- 不来:指帝王的车驾不在这里(指西湖)经过。
- 春又老:春天再次老去,这里用“又”和“老”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变化之快。
- 整句大意:因为帝王的车驾不来,所以春天再次变得老态龙钟,景色也随之变化。
- 声声诉与落花知
- 声声:反复多次,形容声音连绵不绝。
- 落花:指飘落的花瓣,常在春末夏初见到。
- 知:知晓,了解。
- 整句大意:这声音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春天的逝去,让落花也知晓这份变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将春天的美景和时间的流逝巧妙地结合起来。首句用“如簧巧啭最高枝”来形容声音之美,既表现了声音的悦耳动听,也暗含了对自然美的高度赞扬。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皇家园林中柳树的变化,从翠绿到淡青,再到落寞,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易逝。最后一句则通过“声声诉与落花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美丽景象的留恋和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