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如北海岂云疏,局促从来笑腐儒。
只作文章希屈马,不将门户敌崔卢。
公车奏议三千牍,京洛风尘十二衢。
回首知君几多恨,肯甘华发老江湖。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理解古代诗词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句的字面意思,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等来分析。

本诗是作者答张乃直的一首酬和之作,诗人在诗中以才学自负,自比为“北海”,以讥刺那些不学无术的腐儒,表达了自己不甘于寂寞而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自己的才学。“才如北海岂云疏”,意谓自己的才能像北海那样高远广博,哪里会认为疏漏呢?诗人用典,暗指自己的才华非凡。“局促从来笑腐儒”,意谓自己从小便志向高远,不屑与俗人同流合污。

颔联,承前启后,由才情转向仕途。“只作文章希屈马”,意谓只希望通过写作文章来达到自己追求功名利禄的目的;“不将门户敌崔卢”,意谓不把门第作为结交权贵的凭借,也不把钱财作为获取官位的条件。两句通过“只”“不”字的运用,表明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

颈联,写自己在官场上的所作所为。“公车奏议三千牍”,意谓自己多次上书,奏议多达三千卷之多。“京洛风尘十二衢”,意谓京城洛阳的街头巷尾,都是风尘仆仆赶考的学子。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功名的心情。

尾联,表达自己对前途的忧虑。“回首知君几许恨”,“回首”句,意指回想自己当初来到京城时的心情;“知君”句,意谓知道您心中充满了多少忧愁。“肯甘华发老江湖”,意谓怎能甘心到晚年仍然漂泊不定、四处流浪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以及内心的矛盾。

【答案】

次韵答张乃直

才如北海岂云疏,局促从来笑腐儒。

只作文章希屈马,不将门户敌崔卢。 公车奏议三千牍,京洛风尘十二衢。

回首知君几多恨,肯甘华发老江湖。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的对象是张乃直,张乃直名不详,据《宋史·文苑传》,张乃直曾为枢密院编校官,后升为右宣教郎、集贤校理,终秘书丞。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当时诗人正因直言得罪被贬谪到兴国军任监酒使。《宋史·张浚传》载:“张浚为枢密副都承旨,尝言:‘朝廷之祸有五:一曰奸臣当道,二曰谗夫充朝,三曰内嬖弄威,四曰外戚干政,五曰市井豪侠,皆足以危社稷。’浚之言虽激切,然其见用于时也。”可见张浚当时是受到排挤的。张乃直与张浚有亲戚关系,所以诗人也遭到贬谪。此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全诗共八句,前三联是说自己,后三联是说别人。前三联说自己,主要是通过对比的写法,把自己的才学与那些庸俗之人进行对比,突出自己不同凡响的个性特征。首联写自己才学高深,与世俗之人格格不入;颔联写自己不愿以门第为依托,也不愿以财富为条件去谋取功名;颈联写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奔走于京师各地应试,历尽艰辛;尾联写自己对于前途的忧虑和不安,希望早日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尾联“回首知君几多恨”一句,既是对张乃直的劝解,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诗人深知张乃直对自己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确实令人痛悔,因为自己曾经在朝堂上直言敢谏,因此受到了排挤和打击。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或消沉,而是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着。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