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直银台作侍臣,暮为郎吏入埃尘。
一生大抵如春梦,三黜何妨似古人。
不称禁中批紫诏,犹教淮上拥朱轮。
时清郡小应多暇,感激君恩养病身。
【注解】晓直银台:早晨在皇宫的银台司值勤。作侍臣:作为皇帝的侍从臣子。暮为郎吏:傍晚时在朝廷做官吏。入埃尘:被尘埃所染,意喻官场污浊。一生大抵如春梦:我一生大概就像一场春梦。三黜:三次被贬官。何妨似古人:又何妨像古代的圣人一样?不称:不符合。禁中:皇宫内。批紫诏:接受皇命。犹教:仍然要。拥朱轮:指身佩高官重禄的印绶。时清郡小应多暇:国家太平时期,郡县长官的职位小而闲散,应该有很多空闲时间。感激君恩养病身:感谢皇上给予的恩惠,修养身体。
【译文】
早晨在宫廷银台司值班当侍从臣子,傍晚就到朝廷做官吏,被尘埃所染。我一生大概就像一场春梦。三次被贬官又何妨像古代的圣人一样。不能符合皇宫内接受皇命的条件,但仍然要身佩高官重禄的印绶。国家太平时期,郡县长官的职位小而闲散,应该有很多空闲时间。感谢皇上给予的恩惠,修养身体。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仕途失志、渴望引退的思想感情的诗。
首联说:“晓日银台侍从臣,夕阳淮上吏。”银台御史台,唐宋时为皇帝侍从的高级官职。“晓”字点明诗人起早赴职;“暮”字则说明他晚来归家。一“晓”一“暮”,勾画出一个勤于职守而又心劳意烦的形象。“银台”,即银台门,是御史台的门楼,此借指朝中。“侍从臣”,指翰林学士等侍奉皇帝左右的大臣。“暮为郎吏入埃尘”,则说明他身为朝廷的官吏,却沉浮于宦海之中,与世浮沉,身不由己。“埃尘”,即尘世,这里指仕途上的得失荣辱。诗人以“暮”字开头,既表明了其入仕之早,又暗示了其人老之迟,从而表现出一种年事已高的感慨。
颔联说:“一生大抵如春梦,三黜何妨似古人。”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与点睛。诗人用典抒发自己的感慨。“三黜”,语出《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认为颜回有圣人的德,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所以孔子对颜回多次辞官表示惋惜,认为颜回三次被免官还不足以使他成为圣人。诗人自比颜回,说自己三次被贬官,又何妨呢?其实,诗人并不认为自己的遭遇有什么值得羡慕或庆幸之处,而是希望像古人那样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节操和操守。“三黜”,在这里既是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概括,也是对自己人格操守的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表白。
颈联说:“不称禁中批紫诏,犹教淮上拥朱轮。”这一联写诗人虽然不被赏识,但还是能够继续做官。“禁中批紫诏”是指受皇帝信任并委以重任,“批”即批复的意思,“紫诏”是指皇帝的诏书。“犹教淮上拥朱轮”中的“教”是“令”的意思,意思是皇帝仍要他做官。“淮上”,泛指江淮以南地区。朱轮,指代官员所佩用的饰有彩色的玉饰车辕辐条,也指代官衔。“拥”字写出了自己虽不受宠,但还能继续做官的处境。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但仍能保持节操,不被世俗污染的决心。
尾联说:“时清郡小应多暇,感激君恩养老身。”尾联是诗人的感怀之作。“时清郡小”指的是国泰民安,政治清明。“郡小”即州郡较小,没有繁重的政务缠身。“应多暇”,意为应该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养病身”,是说诗人因感念皇帝的恩泽而保养身体。“感激君恩”,意即对皇上的恩德感激不尽。“养老身”,是说感谢皇上对自己的照顾和关怀,使自己能够安心地颐养天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上的感恩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