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阴岚影翠回环,尽在墙垣缭绕间。
舟楫更无通别浦,烟霞曾不接他山。
诗亡石在云徒恨,剑去池荒水自闲。
偷得公馀来一饷,遥城钟鼓出催还。
【题解】
此诗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十年(1183)间,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诗人在苏州虎丘与蒲章二公同游时作此诗。
虎丘是苏州著名的名胜古迹,位于苏州城西北,山上有云岩寺、剑池、千人石等胜景,山下的虎丘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首诗即描绘了虎丘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喜爱之情。
【注释】
松阴:指山中的松树荫影。岚:山间的云雾。翠回环:形容山青树绿,色彩鲜艳。萦回曲折:形容景物环绕曲折。缭绕:环绕。
舟楫:泛指船只和船桨。通别浦:通往其他河流或湖泊。烟霞:指山间的雾气和彩霞。接他山:连接其他山峰。
诗亡石在:意为诗歌已绝,但石头尚存。云徒恨:形容云彩也似有遗憾之意。剑去池荒:意为宝剑离开后,池水变得荒凉。自闲:自在地悠闲。偷得公馀:借用公务之余的时间。一饷:一会。遥城钟鼓:远处传来的钟鼓声。出催还:催促人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苏州虎丘游览时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人借描写虎丘美景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全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开头两句“松阴岚影翠回环,尽在墙垣缭绕间”,描写了虎丘山上青翠的松树和环绕的云雾。诗人通过对松树和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虎丘之中。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虎丘山的美丽景色已经融入了周围的环境,难以分离。
接下来两句“舟楫更无通别浦,烟霞曾不接他山”,进一步描绘了虎丘的美景。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虎丘与其他风景进行对比,突出了虎丘的独特之处。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虎丘美景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诗亡石在云徒恨,剑去池荒水自闲”,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受。诗人认为,虽然诗歌已经绝迹,但石头仍然存在;尽管宝剑离开了这里,但水池依然保持着它的美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自然的感慨之情。
最后两句“偷得公馀来一饷,遥城钟鼓出催还”,则是诗人对虎丘美景的留恋之情。诗人借用公务之余的时间来欣赏虎丘的美景,并在远处传来的钟鼓声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虎丘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珍视和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