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
风日逢知已,湖山得主人。
使君如独乐,众庶必深颦。
何以知家给,笙歌满水滨。
【注释】
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横桥指钱君倚在明州重建的众乐亭。废岛,指被毁坏了的岛屿。荒芜的树木长满了野草,荒榛是荒草丛生。荒榛,指长满野草的荒地。横桥,指钱君倚在明州重建的众乐亭。荒榛,指长满野草的荒地。荒榛,指长满野草的荒凉之地。华宇,指建造在岛上的钱君倚所建的众乐亭。
风日逢知已,湖山得主人:风和日丽的时候,我遇到了你这位知己;美丽的湖光山色,都归你所有。逢,遇到。风日,这里指美好的景色。知音,志同道合的人。湖山,代指风景秀丽的地方。得主人,得到主宾。
使君如独乐,众庶必深颦:如果只是你自己快乐,老百姓一定会皱眉苦叹。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独乐,自己独自享乐。深颦,皱起了眉头。这里的“颦”,指愁眉不展的样子。
何以知家给,笙歌满水滨:用什么办法来了解百姓生活富裕呢?笙歌满水滨,形容笙歌声声不绝于耳,充满整个水边。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诗人钱徽任明州(今浙江宁波)刺史期间,为纪念其政绩而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亭子位置、环境与题赠原因,后两句抒写知遇之情。全诗以记事起兴,以叙事结篇,中间穿插议论,抒发了诗人对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慨。
首二句先交代钱君倚重建众乐亭的具体方位,以及该亭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同时表明了钱君倚重建众乐亭的目的。
“横桥”二句承上启下,由具体到抽象。横桥即指明州重修众乐亭的桥梁,荒榛是荒草丛生的地方。横桥、荒榛都是钱君倚在明州重建众乐亭的具体位置。华宇指建造在岛上的钱君倚所建的众乐亭。
第三句“风日”点明了时间,“逢”字点出了地点,说明诗人在什么情况下碰到了朋友(或知音)。风日逢知已,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美好时光里遇见了知音(或朋友),这是作者与钱君倚相会的良辰美景,也是两人友情深厚的见证。
第四句“湖山”二句紧承第三句展开,描绘二人游赏的情景。湖山得主人,意思是美丽的湖光山色都归你(指钱君倚)所有。湖山,指风景秀丽的地方。主人,指地方长官。这二句写出了钱君倚重修众乐亭后的得意心情。
“使君”句承接第四句而来,言钱君倚重修众乐亭后自鸣得意,而百姓却愁眉苦叹。使君,指州郡长官。独乐,自己独自享乐。这几句写出了钱君倚重修众乐亭之后的得意心情,也暗含着百姓对钱君倚的不满情绪,因为百姓的生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只能愁眉苦叹。
最后两句“何以”二句写知遇之情。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家给,家计充足。笙歌满水滨,意思是笙歌声声不绝于耳,充满整个水边。这句是说钱君倚重修众乐亭后,笙歌声声不绝,充满了整个水边。
整首诗语言质朴通俗,风格平易自然,但情感深沉真挚。诗人通过描写钱君倚重修众乐亭后的得意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知遇之恩的感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