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不策勋,岁月忽已晚。
堕此尘𡏖网,吾行其既远。
胡宁于书事,意爱犹缱绻。
况之迷蹊人,慕顾祇旧阪。
扁旁真赤帜,所立示所本。
又如农人心,终不置穮蓘。
晞发茅檐下,荣荣兰九畹。
初服苟未替,无亦惊晼晚。
所逢非所安,吾庐盍云返。
【解析】
(1)“读书堂五首”的首句是“诗书不策勋”,意思是说诗书并不用来炫耀自己的功勋,这是诗人自谦之语,也是他一贯的人生态度。
(2)“岁月忽已晚”,意为时间已经晚了,指作者年岁已高,不再有为国建功立业的机会。
(3)“坠此尘𡏖网”,意为我被尘网所困。这句是说自己被世俗的纷扰缠绕、束缚。
(4)“吾行其既远”,“吾”是诗人自称,“行”是行走、行动的意思,“其”是代词,指自己,“既”是已经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行动已经远离了原来的地方,即远离了官场,远离了朝廷。
(5)“胡宁于书事,意爱犹缱绻”,意为你对于书籍的事还如此依恋,你的感情依然缠绵。“胡宁”是指你,也就是作者的挚友,“缱绻”是缠绵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对于书籍的事情仍然怀有依恋之情,你的思念依然缠绵不已。
(6)“况之迷蹊人,慕顾祇旧阪”,意为更何况那些迷失了人生道路的人呢,他们只是怀念过去的路而已。“况之”就是何况的意思,“迷蹊”是迷失道路的意思,“旧阪”是旧路的意思。“慕顾”是怀念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更何况那些迷失了人生道路的人呢,他们只是怀念过去的路而已。
(7)“扁旁真赤帜,所立示所本”,意为旁边真的有红色的旗帜,它代表着我们的根基所在。“扁”通“边”,边陲之地。“赤帜”是红色的标志或旗帜,这里用作比喻,指的是诗歌创作的成就,是诗歌的标识和标志。
(8)“又如农人心”,意为就像农民的心一样。这句是说诗人把自己比作农民,说明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9)“终不置穮蓘”,意为最终也不会去收割庄稼,用来形容诗人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
(10)“晞发茅檐下,荣荣兰九畹”,意思是在茅草屋檐下晒发,茂盛的兰花盛开在庭院里。“晞发”是晒头发,“晞发茅檐下”就是在阳光下晒头发。“荣荣”是形容茂盛的样子,“兰九畹”是形容兰花开得茂盛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在茅草屋檐下晒头发,茂盛的兰花盛开在庭院里。
(11)“初服苟未替,无亦惊晼晚”,意思是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改变,那么我也不会有太大的感慨。“初服”是开始的时候,“苟”是假如的意思,“未替”是还没有变的意思,“亦”是也的意思,“惊晼晚”是感到时光易逝的意思。
(12)“所逢非所安,吾庐盍云返”,意思是我所遇到的人不是我所安身立命的地方,我何不回到我的茅屋里呢。“逢”是遇到的意思,“非所安”不是我所安定的地方,“吾庐”是我的住所,“盍”通“何”,何尝。这句话的意思是所遇到的人不是我所安身立命的地方,我何不回到我的茅屋里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晚年的闲适生活和恬淡的心境。诗人早年曾一度沉迷官场,但后来深感仕途险恶,于是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晚年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的第一句点出主题,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官场,却无意于功名利禄,只想潜心于读书写作,以抒发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第二句写自己年纪已大,不再有机会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感到十分遗憾。第三、四句则进一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说自己被尘网所困,行动已经远离了原来的地方,即远离了官场,远离了朝廷。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纵横驰骋于疆场之上,只能过上清静闲适的生活。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说自己所遇到的都不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不如回到自己的茅屋里去过平静的生活。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兰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