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枉王人六辔驰,新亭有酒便同持。
坐中不作南冠叹,江左夷吾是素期。

【注释】

王人:指尊贵的客人。

新亭: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

江左夷吾:春秋时吴国大夫季札号夷吾。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诗人当时被贬为岳州司马,路过金陵。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慰勉和规劝,表现了诗人豁达大度的情怀。

首句“忽枉王人六辔驰”,是说贵客忽然驾着六匹马的马车来到新亭中,这里用《史记·项羽本纪》所载项伯送樊哙出营的故事来比喻。项伯因与刘邦有旧谊,便将樊哙藏在军营中,不让他离去,后来刘邦兵败逃走时,项伯又派人把樊哙送到沛县。这里的“王人”即指项伯。项伯字子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他为人正直,深得刘邦信任。刘邦当皇帝后,封他为射阳侯,食邑二千户。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项伯曾以“楚左尹”身份,派项籍去救援赵王歇,并亲自率兵接应,使汉军得以顺利占领邯郸,从而解除了赵国的危机。因此,“六辔驰”既形容车马奔驰之速,也暗喻项伯来救刘邦,如骏马加鞭,迅速而有力。

颔联“新亭有酒便同持”,“新亭”即前文所说的“新亭”,位于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你突然驾着六匹骏马的车来到我的面前。在这里,诗人用典,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突然到来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豁达大度、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颈联“坐中不作南冠叹”,“坐中”指的是在座的诸位朋友。南冠,古代南方国家投降者戴的黑色帽子。《左传》昭公五年(公元前541年)记载,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临死前对楚使者申包胥说:“吾闻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寡君勾践不忍越国之困,是以孤身苦役,日夜过越,若将入臣于王,唯君王幸赦而免之。”申包胥见伍子胥已死,悲恸不已,遂绝食而死,他的头上戴着的就是南冠。后人遂以“南冠”作为受辱或屈服的典故。诗人借用这一典实,表明自己绝不屈服于强权的压力,宁愿坐牢也不屈膝投降的决心。

末联“江左夷吾是素期”,江左是指长江东边地区。夷吾,春秋时晋国的大夫荀息。他曾经向晋献公献上和氏璧和玉杯两个宝物,请求献上璧和宝玉给秦穆公,以表示愿意归附秦国,秦穆公就派兵护送他们回国。后来,秦穆公背信弃义,扣留了荀息。但荀息却毫不气馁,仍然忠心耿耿地辅佐晋文公。后来晋文公重用贤士赵衰、贾佗等,终于成就霸业。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权贵的压力,甘愿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语言平易自然,风格豪放洒脱,充分表现了诗人坦荡胸怀与浩然正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