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棣无色,风来松亦悲。
细看云起处,不复雁归时。
忆汝九京隔,嗟予两鬓衰。
寥寥今古意,独许杜陵知。
【注释】
幼弟墓下:杜牧有一首题为《哭崔复》的诗,诗中写到:“幼时共比翼,长成分东西。今朝一相送,各在天之涯。路远难相顾,伤哉两不归!”这里化用此诗句,意谓自己与幼弟分别后,各在天涯,今已相隔多年,彼此音信全无。
春到棣无色:春天一到,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一带)的景色都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棣州即古鲁国故城,春秋时为鲁地,汉高祖封刘肥为齐王,食地为历城(故治在今惠民县),唐时改称德州。“春”字点明时令。
云起处:指墓地。
雁归时:比喻兄弟团聚之时。
忆汝九京隔:忆念幼弟,怀念他的京城长安。
嗟予两鬓衰:悲叹自己年老体衰。
寥寥今古意:慨言人生如梦,古今皆然。
独许杜陵知:独自寄情于杜陵(杜甫别号)。
【译文】
春天来到棣州,大地一片苍翠,但墓地却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风儿吹来,松树也似含悲泣。
仔细一看,那细密的云彩从坟上飘过,可再也听不到兄弟相聚时雁群归巢的声音了。
怀念弟弟啊,他在京城长安,而我如今两鬓斑白,不能相见。
我感慨人世沧桑,世事无常,唯有寄情于杜陵的山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亡弟的怀念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墓地荒凉,春景依旧,人事全非。首句点明时令,次句写景物。“棣”,地名。诗人在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一带)任幕僚时,曾与弟弟有过一段深厚的情谊,但后来两人因政见不合而分离,从此天各一方。诗人在怀念弟弟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无限哀愁。“风来松亦悲。”这句的意思是说,风儿吹来的时候,那松柏也似乎在悲哀着。松柏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渝的节操和忠义的情操,此处以松柏拟人化,更显出了松柏的高洁。
第三四句写墓地上云起之处,不再有雁群归来的情景。这一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下文。
接下来五、六两句写自己思念兄弟之情。“忆汝九京隔”,意思是想你呀!你在京城长安,我却远离家乡,不能与你见面,真是令人痛心啊!“嗟予两鬓衰”,感叹自己年纪大了,已经头发花白,两鬓斑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骑马射猎了。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由怀念兄弟转而感慨人生。他想到人的一生如梦幻泡影,古今都一样。只有寄托自己的感情于杜陵的山水之间,才能排遣心中的苦闷。
就是杜预的墓地,在长安附近,也是古代名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