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藉知良玉,齑盐是大儒。
单传合上相,小却但尚书。
蠹简同归处,遗簪任翳如。
西风好溪雨,涨泪湿涂刍。
【注释】
缫、藉:同“借”,指借用。良玉:美玉,比喻贤人君子。《晋书·王导传》:“王丞相既为政,王东亭(王敦)与大将军(王导)共围棋,王敦常大输。王咨问:’何以善此?’王云:’公胜乃敢,卿不如也;吾不如君,君固当以相胜。然贤者处之,亦能不败,但复小耳。若使敌共相厌,故可小胜耳。’”齑盐:形容学问或才艺浅薄。大儒:博学多识的学者。单传:单传之家,指世世代代都是贵族。《左传》:“昔周之兴也,有士一人,命曰咎繇,其为人也,有知虑果于民而善于心。”上相:宰相,古代高级官职。尚书:官名,即中书省长官。归处:归宿之处,指死后葬身之地。遗簪:《汉书·霍光传》:“光薨,天子诏赐光夫人以下黄金千斤、美田县甲一顷。”翳:遮蔽,这里比喻坟墓。溪雨:山间细雨。涨泪湿涂刍:眼泪汪汪地滴在干草上。涂刍:《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壮士!赐你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卿斗酒,卿何足与乐。’哙曰:‘臣一心以为大王血是酒,提三尺剑,为死报国,今诸侯皆反,涉江围赵城数十围,军败亡,身陷于死地之中,愿大王重图之!’于是项王乃置玉斗,起立,为寿,覆觞。……项王乃自食其餔。项王按剑而叱壮士曰:‘功首定封侯者,若季竖子。独不愧于心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亦何奈向生之欢,一饭之德哉!’”。
【赏析】
这是一首送挽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汤公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汤公才华和品行的赞赏。
诗的前两句,“缫藉知良玉,齑盐是大儒”,意思是说汤公像良玉一样贤良,学问渊博。这里的“良玉”是对汤公品德高尚的赞美;“齑盐是大儒”则是对汤公学问深厚的肯定。汤公虽然学识渊博,但却谦虚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与古代那些只追求权势地位而不注重德行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单传合上相,小却但尚书”中的“上相”,指高官显贵;“尚书”,指朝廷的重要官员。这里的“合上相”意味着汤公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大臣。然而,“小却但尚书”则是说汤公虽然位高权重,却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骄不躁,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第四句“蠹简同归处,遗簪任翳如”中的“蠹简”,指的是被蛀虫蛀过的竹简;“翳如”则是指被埋藏起来。这里的“同归处”意味着汤公生前的功绩和成就都已经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誉;“遗簪任翳如”则是说汤公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遗言和教诲仍然被后人铭记并传承下去。
最后一句“西风好溪雨,涨泪湿涂刍”中的“西风”指的是秋天的秋风;“溪雨”则是指山间的细雨。这里的“好溪雨”意味着汤公生前的生活环境优美宜人;“涨泪湿涂刍”则是说汤公生前的泪水已经流干了,只剩下一些干涸的泪痕留在了干草上。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汤公生前生活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汤公的哀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