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老胸襟玉雪清,逃禅画里著茅亭。
个般雅淡须吾辈,俗子何曾有半星。
【注释】
此老:指作者自己。胸襟:胸怀,气量。玉雪清:比喻高洁纯净。逃禅:逃避禅宗的教义。画里:指绘画作品。茅亭:茅草编成的小亭子。个般:如此般。须吾辈:需要我们这些人。俗子:庸俗的人。何曾有半星:从来没有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薄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之情。
起句“此老胸襟玉雪清”,诗人以“玉雪”来比喻自己的胸怀高洁纯净,如同玉石一般洁白无暇。这里的“玉雪”并非实指,而是诗人用象征手法所创造的一个意象,寓意着诗人追求高尚品格的决心和毅力。
第二句“逃禅画里著茅亭”,诗人用“逃禅”来形容自己远离了禅宗的教义,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境界;而将茅草编成的小亭子安置在自己的画作中,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逃禅”并非真的逃避禅宗的教义,而是诗人用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淡薄和对于自然、田园生活的追求之意。
第三句“个般雅淡须吾辈”,诗人强调了自己追求高雅淡泊的生活态度,认为这种态度正是我们需要去追求的。这里的“个般”并非实指,而是诗人用象征手法所创造的另一个意象,寓意着诗人对于高雅、淡泊生活的赞美和推崇。
末句“俗子何曾有半星”,诗人用反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庸俗之人的不屑一顾。他认为庸俗之人从未有过如此品质的人,从而突出了自己对于高尚品质的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的作品。通过巧妙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