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书问走舆台,公独山林挽不回。
人道旬瑜须径去,谁知李泌却重来。
传芳谢砌芝兰粲,在处膺门桃李开。
无愧可攻心事好,底教生死不荣哀。

这首诗是一首挽歌,由李商隐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子公书问走舆台,公独山林挽不回。”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接到朋友子公的书信,信中询问他为何离开仕途,而诗人却坚决不肯返回。这里的“子公”指的是子公(李白)。
  1. “人道旬瑜须径去,谁知李泌却重来。”
  •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人们常常认为像魏徵、张说这样的贤臣应该早早退隐,但诗人李泌却能重新回到朝廷,显示了他的高洁与智慧。
  1. “传芳谢砌芝兰粲,在处膺门桃李开。”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世时,他的德行和才华如同盛开的芝兰,受到人们的传颂。同时,他的功绩和贡献就像桃李一般,遍布各处。
  1. “无愧可攻心事好,底教生死不荣哀。”
  • 注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前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感到自豪,因为他没有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至于生死不荣哀的问题,可能是诗人对死亡的态度的一种表达,即他并不害怕死亡,因为在他看来,生前的荣誉已经得到满足。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商隐一生的回顾和总结。诗人通过回忆他在官场上的作为,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品德。特别是对“李泌重来”的感慨,表现了他对于政治理想和个人信念的追求。诗中的“传芳”和“桃李”等意象,都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对后人的期许。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挽歌,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风采,也反映了他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