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
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
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
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这首诗的大意是:舟在中流行进艰难,虽然我有多种想法,但我的心志坚如丹。如果死可以成为元朝的忠臣,我将终身书写晋朝的历史;如果活着能做留侯那样的人,我会继承韩家的事业。虽然贫穷不使我担忧,有道之人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在乱世中最幸运是没有官位。看到秋天的菊花,就禁不住想折几枝来看。
[②^2^] 《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是宋朝艾可叔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在元朝入宫后回到江南的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怀念和对官场的不屑。
诗的前两句“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描写了诗人在政治前途上的迷茫和内心的挣扎。
《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通过对比隐居与出仕的选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多次提及东篱菊,借以寄托诗人对归隐的思念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对文人的影响。
“采菊东篱下”出自陶渊明的名句,常被用来代表隐逸生活。而诗中的“东篱菊”则成为了诗人寄托自己理想生活的象征。
诗的第三、四句“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元亮和留侯张良的不同态度。诗人选择后者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追求。
诗的第五、六句“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深刻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他并不因贫困而忧虑,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有道德就会得到世人的理解。同时,他羡慕乱世中没有官职的状态,因为那是最自由、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场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由、独立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诗的最后一句“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以东篱菊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对坚持自己信念和追求的坚定决心。}
诗句赏析:“舟在中流进退难”。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艾可叔的《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下面是对这句诗的翻译及赏析:
诗意解读:舟船在湍急的江水中艰难前行,意味着人生路途中充满困难和挑战。尽管有再多的想法(发虽种种此心丹),却感到进退维谷,内心极为挣扎。
历史背景: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艾可叔作为南宋遗民,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个人命运的坎坷。这种背景下,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个人的抉择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艾可叔在其诗作中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南宋遗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