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毫不肯草丝纶,宰相逡巡命别人。
明日执回卢杞制,始知唐室有忠臣。
【注释】
卢杞:唐代奸臣,字子良。唐玄宗时为宰相,后被贬岭南。
【赏析】
袁高给事(官名)的诗中,有一句“始知唐室有忠臣”,这是一首揭露奸佞、歌颂忠良的讽刺诗。
首句“掷毫不肯草丝纶”,写卢杞在朝廷里专横跋扈,对别人不屑一顾。“掷”就是推辞的意思。“不肯”就是说他连皇帝的诏书也不接受,更不用说起草什么文告了。“草”是草拟,“丝纶”是天子的圣旨。“纶”即玉带,这里用“纶”、“丝”、“玉”等来比喻诏书。“纶”与“丝”都指丝线,这里用来比喻诏书,“玉”则指玉印。
次句“宰相逡巡命别人”,写宰相卢杞对皇帝的诏书也不肯接受,于是让其他官员去起草诏书。“宰相”就是宰相大臣。
“逡巡”就是犹豫的样子。这句说卢杞犹豫不决,不敢去起草诏书。
三句“明日执回卢杞制,始知唐室有忠臣”,写第二天皇帝把卢杞起草的诏书拿回来,才知道唐朝还有忠臣。“执”就是收回。“回”就是拿来。这句说皇帝把卢杞起草的诏书拿回来,才知道唐朝还有忠臣。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卢杞不肯起草诏书,实际上却是说他不肯接受诏书,实际上是说卢杞不肯接受皇帝的命令。所以诗人在诗的结尾才点出了这个主题。
这首诗的大意说:卢杞不肯起草诏书,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最后被皇帝收回了他的手。这才知道唐朝还有忠臣。这首诗讽刺了当时的奸臣,歌颂了忠臣,表现了诗人的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