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篇书说向谁,武侯之后独公奇。
许瓢却大尧天小,严濑应高汉座卑。
夙世已偿霖雨债,我身今结水云知。
何人桂树中间隐,莫作南阳一睡骊。
寄桂隐
指点篇书说向谁,武侯之后独公奇。许瓢却大尧天小,严濑应高汉座卑。
夙世已偿霖雨债,我身今结水云知。
何人桂树中间隐,莫作南阳一睡骊。
注释
- 寄:寄托或赠送之意。
- 桂隐:指隐居于桂花树下的人。
- 指点篇书:泛指学问或智慧。
- 武侯:刘备的诸葛亮,后世以诸葛亮为楷模,誉为“武侯”。
- 许瓢:比喻宽广如瓢,包容万象。
- 尧天:形容天地广阔,与尧相比。
- 严濑:指清泉急流的河流。
- 汉座卑:指汉朝皇帝的位次较低。
- 夙世:过去的生活或前世的因缘。
- 水云知:比喻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相通。
- 南阳:古地名,此处借指隐居之地。
- 一睡骊:表示一种懒散、安逸的状态。
赏析
白玉蟾,南宋内丹理论家,金丹派南宗创始人之一。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寄桂隐》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描绘桂花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全诗以“寄桂隐”作为开头,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对“指点篇书说向谁”的提问,引出了对学问和智识的探讨,而“武侯之后独公奇”则表达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智者的敬仰。接下来的“许瓢却大尧天小,严濑应高汉座卑”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在“夙世已偿霖雨债,我身今结水云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偿还(可能指某种责任或恩情)以及对当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领悟。最后两句“何人桂树中间隐,莫作南阳一睡骊”,则是对读者的一种劝诫,希望人们不要像南阳那样安逸地生活,而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志向与抱负的作品,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审美情感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宋代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