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无云月似银,清宵鹤唳一伤神。
子期玉骨寒于雪,世上知音能几人。

夜静无云月似银,清宵鹤唳一伤神。

子期玉骨寒于雪,世上知音能几人。

【注释】

  1. “琴”: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也泛指其他中国及西方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竖琴等。
  2. “夜静无云月似银”:描绘了夜晚寂静无声,月光如银子般明亮的景象。
  3. “清宵鹤唳一伤神”:深夜中,只有鹤的叫声,让人感到寂寞和伤感。
  4. “子期”:指伯牙,古代一位著名的琴师,他的音乐才华被广泛赞誉。
  5. “玉骨”:形容人的高贵或纯洁,此处用以比喻伯牙的高尚品质。
  6. “寒于雪”:形容人的道德品质纯洁无暇,甚至比雪还要纯净。
  7. “知音”:理解并欣赏自己才能的人,此处指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表达了对知音难求的感慨。诗中的“夜静无云月似银”,用简单的景物勾勒出宁静的夜晚;“清宵鹤唳一伤神”则通过鹤的叫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最后两句“子期玉骨寒于雪,世上知音能几人”更是直接点明了知音难寻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能理解自己、分享自己内心世界的朋友的渴望。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知音的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