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盂祝水起波云,笔下雷声泣鬼神。
龙虎山前山后问,先生活尽几多人。
玉盂祝水起波云,笔下雷声泣鬼神。
龙虎山前山后问,先生活尽几多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三代讳季文字仲归》。诗中通过描绘道士修炼的场景来表达对道教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玉盂祝水起波云:在道士的玉盂中倒入清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云彩般轻盈。这里的“玉盂”象征着纯净和神圣,而“祝水”则暗示了道士在进行某种仪式或祈祷。水面上的波纹如同云彩一般,给人一种飘渺、虚幻的感觉,可能是在形容道士修行时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笔下雷声泣鬼神:道士在书写经文时,笔尖如同雷霆般落下,发出惊天地动鬼神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其书法技艺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在修炼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强大力量和威严。这样的描述,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于书法艺术的极致追求与敬畏之心。
龙虎山前山后间:指的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江西鹰潭市附近的龙虎山。在这里,山的前后都充满了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诗中的“龙虎山前山后间”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道士在此地修行的重要性和意义。
先生活尽几多人:表达了道士们在这里修炼的人数众多,以至于无法一一计数。这个数字虽然夸张,但却生动地展示了龙虎山作为道教中心的地位以及道士们在这里修炼的盛况。
这首诗通过对道士修炼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道教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诗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