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作壶中九华看,碧于簪玉小于拳。
好藏莫便令人见,恐有痴情似米颠。
第一首
直似九华壶中景,碧绿如玉簪子小。
藏于深处不轻易示人,唯恐情痴之人来。
注释:
-直似九华壶中景:形容画石的形态宛如九华山上的景色,直挺挺地立在那里,如同一个精美的酒壶中的美景。九华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用来形容画石的形态之美,如同九华山上的风景一样,令人赞叹不已。
-碧于簪玉小于拳:形容画石的颜色比簪子的玉石还要碧绿,比拳头还小。这里的“碧”指的是翠绿色,“簪玉”是指簪子上的玉石,而“小于拳”则是指画石的大小,比拳头还小。
-藏于深处不轻易示人:表示画石被藏在很深的地方,不会轻易让人看见。这里的“示人”是指让别人看见,而“深藏不露”则表示将珍贵的事物深藏起来,不轻易让人发现。
-恐有痴情似米颠:表示担心有人像米颠(即米友仁)那样对画石产生深厚的情感,痴迷不已。米颠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诗人,他的画作以山水画见长,被誉为“画圣”。这里的“痴情”指的是对画石的情感,而“似米颠”则是比喻有人对画石产生了像米颠那样的深厚情感。
第二首
画石形如九华壶中的景致,其颜色翠绿如簪子般的玉石,却又比之更为细腻。
它被深深地藏匿着,不轻易地展示给世人,生怕有人会因为对它的喜爱而陷入痴狂。
注释:
-画石形如九华壶中的景致:形容画石的形态犹如九华山上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这里的山峦、树木等都显得十分美丽,因此将画石的形态与九华山相比喻,意味着画石的形态非常优美,仿佛是从九华山上直接搬来的一般。
-其颜色翠绿如簪子般的玉石:形容画石的颜色翠绿得就像是簪子上的玉石一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里的“翠绿”指的是翠绿色的石头,而“簪子般的玉石”则是指在簪子上镶嵌的玉石,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画石的颜色和质地。
-却又比之更为细腻:表示虽然画石的色彩和质地都很美丽,但它又比簪子上的玉石更细腻,更加精致。这里的“更”表示更加的意思,而“细腻”则是指细致入微,没有粗糙的地方。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画石的精细程度和美感。
-它被深深地藏匿着,不轻易地展示给世人:表示画石被巧妙地隐藏在深山之中,不轻易地让人见到。这里的“藏匿”指的是隐藏起来,不让人看到;而“展示给世人”则是指将画石呈现给世人欣赏。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画石的低调和神秘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画石的珍视之情。